中電金信曲向陽:將“敏捷”和“精益”融入企架,提升金融服務應用效能

韓璐 2個月前 (12-21)

曲向陽表示,“企業架構轉型”正如《中庸》所言,要因時而動,主動地去適應、去調整,而不是客觀地被動。

作為一個天生與數字、數據打交道的賽道,金融業早以“先鋒軍”的身份踏入數字化轉型浪潮中。

比如銀行業,《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21)》在對于數字化轉型的調查中,56.3%的銀行家選擇“推進數字化轉型”作為戰略重點,比上年度高出1.2個百分點,繼續位列首位。與此同時也肉眼可見的,以業務系統平臺為改造重點,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在內的創新技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金融業務中,譬如智能風控、智能營銷等新興金融科技應用也隨之出現。

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業務層面有所創新,但是新的問題也相繼出現。

日前于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上,中電金信研究院副院長、企業數字化架構轉型咨詢部總經理曲向陽指出,從企業內生的視角去考慮,數字化轉型目前面臨著“三座大山”和“企業級”不足的問題,具體體現有戰略和落地分離,業務和技術雙軌,以及投入和產出不匹配等等。

中電金信曲向陽:將“敏捷”和“精益”融入企架,提升金融服務應用效能

圖 | 中電金信研究院副院長、企業數字化架構轉型咨詢部總經理曲向陽

“如何應對這些問題,監管機構已經提出了指導方向——加強企業架構。”

企業架構——數字化轉型“新解”

關于“企業架構”,國資委在2020年9月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中就有提到相關內容,明確提出“以企業架構為核心構建現代化IT治理體系”。

細化到金融賽道,以銀行業為重要對象,“企業架構”這一關鍵詞也相繼出現在兩份重量級文件中,分別是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銀保監會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包括“加快推動企業級業務平臺建設,加強企業架構設計”等等,明確提出要加強企業架構設計,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

依據定義,所謂的企業架構,是承接企業業務戰略與 IT戰略之間的橋梁與標準接口。它以落地企業戰略為指導,研究企業業務能力和技術能力布局的專業領域,這也就是企業架構能成為數字化轉型中企業管理思維的原因,也是它能夠再次得到重視的原因。

但是,隨著數字化轉型走得越來越深入,既有企業架構也到了“改變”的時候。

“新”企架——“輕”投入、“微”定制、“快”見效

面對企業架構的轉型,曲向陽表示,經典方法是戰略-業務-技術的一體化,包括頂層設計(制定企業戰略和統一工藝標準)、落地戰略(拆解企業戰略為可落地的措施,構建企業級能力及其平臺)、業技融合(結構化管理全局需求、業務IT協同機制優化)、投入產出匹配(落地核心需求,實現資產復用)等等。

“數字化轉型作為一項戰略性的長期工程和企業級的系統工程,正是需要上述的這種一體化來應對。”

只是,以上這一轉型模式雖然足夠全面和徹底,但于大中小銀行的企業架構轉型而言,也面臨著不少問題——第一,企業需要大量投入資源;第二,企業需要“量體裁衣”,解決方案需要深度“適配”銀行自身發展需要;第三,項目的企業架構方法要依據銀行實際情況進行“定制”。

“這種錨定全量業務領域,針對全部業務流程,進行深度實施改造的模式雖然全面而徹底,但投資大、超復雜,不免顯得相對‘笨重’。其他相對小體量的機構‘等不起’、‘用不起’,也很難定制。”

這一前提下,“在企業架構本身‘企業級’框架下,要加入‘敏捷’和‘精益’,以‘滿足企業及時的、迫切的需要’作為關鍵標準,實現企業架構轉型,目的是,能夠最大化資源利用,最大化方法與企業的適配性,并且在工具的賦能下更高效地實現。”

帶著這一理念,就在當天峰會現場,中電金信也正式發布《業務建模驅動的企業架構轉型白皮書》,并提出“既企業級、又敏捷化、又精益化”的新企架(NEA,New Enterprise Architecture)方法論。

曲向陽介紹,新企架以業務價值為錨點明確優先級和實施范圍“產出符合項目要求的最小可行架構”;將大體量任務拆解為小型增量任務,采用遠粗近細、滾動計劃的方式使規劃體系具備適時調整的能力;注重業務和IT共同參與敏捷化企業架構轉型的全過程,配合以企業架構管控、工具平臺支撐、PMO管理賦能開展實施,實現小步快跑、適時決策、分層推進。

同時,新企架側重差異化設計和裁剪,能夠依據企業具體情況迭代實現“精益的架構設計”,推動企業資源利用最大化、架構適配最優化等。

此外在會上,基于“新企架”方法論的指引,中電金信還發布了自主研發工具——“源啟業務建模平臺”。

該平臺作為金融級數字底座“源啟”的核心平臺之一,承接“敏捷+精益”的理念,具備承接定制化的業務建模方法論,支持在線建模和管理的過程,支持元模型的靈活升級;實現可視化建模,支持圖形化展現與建模;形成業務建模資產庫,支持業務建模成果的存儲和多維度展現;落實應用資產建模,支持模型資產的應用管理,支持基于業務建模的需求管理,可以作為金融業產品與服務創新設計平臺,支持業務的靈活配置和敏捷創新。

“新企架”不是替代,而是幫助調整現有架構

曲向陽一直在強調一點——“新企架”簡單來講就是一套方法體系,是要與銀行的現有架構去完全匹配的,“現有銀行架構是什么樣子,企架就是什么樣子,(企架)并不是憑空的產物,而是需要利用一些新的技術或手段去調整和改進現有架構。”

與此同時他也指出,企架最重要的就是做到平等和融合。

具體來看,所謂的“平等”可以理解為企業中的任何一個要素都是有用的,包括人、產品、流程、信息化系統、數據資產等等。

至于“融合”,從企業內部講,除了各部門之間的融合,還有業務與科技的融合;從外部講,則指代銀行與客戶、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銀行與生態之間的融合。

在“新企架”方法論下,中電金信已形成了體系化的業務建模驅動的企業架構轉型解決方案,滿足不同體量金融機構的個性化轉型需求。

截至目前,基于包括企架產品在內的一系列金融及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全棧全域解決方案,中電金信已經服務超過600家金融機構,以及三分之一的500強企業。

而面向未來,曲向陽也說到,在“既企業級、又敏捷化、又精益化”的新企架思想指導下,中電金信新企架將逐步提升“敏捷”和“精益”,以更聚焦、更收斂、更經濟的方式實現價值釋放,并且在業務建模驅動的企業架構轉型與源啟業務建模平臺的相輔相成下,一體協同,提升金融服務應用效能。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